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解讀未來


作者:田育瑄

最近深深有感,我們很需要可以向孩子「解讀未來」的人,像Fintech、能源、物聯網、疾病、大數據、政治這類看似遠、實質近的主題,應該用孩子聽的懂的話,和他們一起學習與想像,讓孩子在生活中參與這不斷「變形」的世界;

例如:我們可以在銀行的等侯區或是餐廳的大黑板上,用粉筆手繪這些金融科技對未來的想像,或是做成繪本、小說、3D電影或捷運互動廣告,讓孩子一起體驗;也可以做成朗朗上口的音樂,或貼在飲料外瓶上,讓科技更軟、更有趣、更令人感動,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 - Albert Einstein


《點子就要秀出來》做你喜愛的事,分享所愛,有志一同的人就能找到你

Show Your Work! 

作者:田育瑄

最近剛好閱讀到一本輕鬆有趣的書《點子就要秀出來》,這是一位兼具作家與畫家身分的創作者寫的書,他鼓勵大家談一談你喜歡的事物,做你擅長的事,與其他人連結,除了能讓自己更有創造力.你內心的聲音也將呼之欲出。

分享幾個作者的觀點:

1. 人都很怕別人拆穿自己只是業餘愛好者,但事實上,業餘愛好者是充滿熱情、墜入情網般瘋狂投入作品的人,他們不會計較可能得到的名聲、職業成就,而其他人覺得很蠢、很傻的工作,他們會毫不猶豫去做,因為他們很願意冒險、實驗,隨興所至而發揮,這種用非正統的方式做事,反而有新發現。

2. 人類總是對其他人做了什麼感到好奇,「大家真的想看看香腸怎麼灌的!」美國設計師Tom Gerhardt和Dan Provost說道,「此外,觀眾也渴望有創意、想成為創作過程中的一份子!」放下自我、持續分享創作過程,讓我們的作品與人產生連結,並建立持續連結的可能,有助於我們精進作品。

3. 說不定,你未來老闆早就不看你的履歷了!因為他可能已經看過你的部落格、研究、日誌、參考資料、草稿、塗鴉、原型、計畫、展演、素描、圖表、採訪、筆記、音源檔、靈感、照片、剪貼簿、影片、故事、留言板、邏輯….

像拍紀錄片一樣詳實記錄自己的所作所為;開始寫工作日誌,在筆記本裡寫下想法,或用錄音機將想法錄起來,手邊留一本剪貼簿。

4. 在未來許多年裡,你可能會想放棄原有部落格,投入最新、最亮眼酷炫的社群網站,要忍住!不要任由你的網站荒廢,用心維護,讓網站隨著你的變化成長

William Burroughs at London (1989)

5. 「我們的品味會影響我們的作品,建立名聲,愛惜羽毛,不要妥協,不要擔心能否飛黃騰達,專心致力做好你的工作…;如果你可以建立好名聲,這響亮的名號就有其價值,無論讀者潛水或現身,你都可以在自己建立的空間努力經營,準備好隨時面對讀者」最具文化影響力和最具創新力的20世紀藝術家兼小說家William Burroughs對剛出道的創作歌手Patti Smith忠告道。

6. 曾親自經營書店的作家Jonathan Lethem說道:「我基本上就像個策展人,寫書一直都和我過去賣書的經驗緊緊連結,我希望吸引別人注意我喜歡的東西,把我喜歡的東西塑造出新樣貌」。

我們都收藏了自己的寶物,可能是客廳書架上的小說、唱片、電影,或是看不見的心靈博物館,我們的品味造就了我們,收集與創造的差異可能沒有你想像中這麼大,我認識的許多作家將閱讀與寫作視為存在於一道光譜的兩端:閱讀能餵養寫作,寫作也能滋養閱讀。

The Writer's Room, Jonathan Lethem

7. 我們的作品不會自己說話,你為作品說的故事有很大的影響力,人們的感受及對你作品的理解也影響到他們對作品的價值認知。

8. 影響你的東西都值得分享,因為他們能讓人們推斷出你是誰,以及你做的事情─有時候甚至不只是你的作品。

我們的品味造就了我們,你的靈感從哪來?
你的腦袋裡裝了些什麼?
你讀什麼書?
訂閱什麼雜誌或物品?
你會在網路上瀏覽、追蹤哪些網站?
你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
你會欣賞藝術嗎?
你收集什麼?你的剪貼簿裡有什麼?書前的軟木板釘了什麼?你冰箱上貼了什麼?
你崇拜誰的作品?你有偶像嗎?你會參考誰的點子?你在自己領域中最崇拜的實行者是誰?

9. 就工作而言,可分享你的「食譜」是什麼?
有什麼「烹飪秘訣」?
如果你要告訴大眾一件事如何運作,你有什麼可以分享?
這些資訊豐不豐富、有沒有教育性、有什麼幫助?
有什麼能讓你想接觸的觀眾有所收穫?
你學到了什麼工藝技巧嗎?
你會用什麼技巧?
你擅長使用某種材料或工具嗎?
你從工作中學到什麼知識?

只要你學到了什麼,馬上轉身交給別人,分享你的閱讀清單、指點有幫助的參考資料、製作一些教學素材並放上網,可以用圖片、文字、影片,帶別人一步步經歷你工作歷程的一部分,幫助人們學好他們想學好的東西。

10. 其實,有所專長是唯一能讓你擁有影響力或人脈的作法,做你喜愛的事,分享所愛,談你喜愛的事,有志一同的人就能找到你。


想閱讀這本書,可以去博客來,或上圖書館找這本書《點子就要秀出來》


長遠思考的練習



作者:田育瑄

長遠思考的練習:如果今天有1000元,你會把它放入退休基金,還是買一套新衣服?

1. 慾望的本質是模仿,唯有跳出慾望或模仿框架,用反主流方式思考,才能從中找到機會。

2. 用人類獨有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產生一套自己的價值觀,有助於讓人們意識到更廣泛的問題。

3. 共同閱讀是讓群體專注思考議題的方法,Amazon創辦人貝佐斯開會要員工寫下全句、完整六頁的完整筆記,他認為其有助於培養清晰的思考。

4. 與其說「持續發展」,「永續發展」反而讓人覺得可行。

5. 管理者認為緊急而重要的問題,較不穩定的未來來的可控,導致他們總在處理眼前的任務。

6. 為什麼我們如此依賴科技?心態上是我們傾向瞭解所有周圍發生的事:要不斷「保持清醒」才能在野地裡生存,那是人類祖先留下來的特質,並演化不斷尋找新的資訊來愉悅大腦;此外,大環境鼓勵我們,而在位者也持續傳遞大眾應與社會「保持連結」的訊息,導致我們害怕「失去連結」。

7. 傳統上,公司雖然透過快速交談與資訊交換來獲取利潤(未來皆可透過科技下達指令,用更迅捷方式解決),卻少了深度分析與需要冷靜、專注的批判思考。

8. 為什麼現在就要訓練長遠思考?因為短期目標未來將會被科技取代,機器人可以準確做到管理者設定的任務,而人類的想像力與洞見,可以達成意想不到的結果。

9. 短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的差別在於:前者主要考量市場起伏,而後者根據既有基礎發展。

10. 來自多元背景的公司管理成員,將具有不同視角檢視機構的長遠發展。

所以這1000元你會怎麼用呢?


原文請見:《McKinsey Quarterly》Perspectives on the long term


可汗實驗小學:「創造不用怕丟臉的學習世界」實體學校


作者:田育瑄

3月的《親子》國際趨勢寫「可汗實驗小學」,是可汗「教育夢」從雲端到課堂的實體學校,剛熊熊發現在2013年5月:《專訪可汗學院創辦人 薩曼.可汗:創造不用怕丟臉的學習世界》就可讀出可汗於2014年9月成立學校的完整雛形,籌辦這間學校時,他第三個兒子也正在老婆肚子裡,可真是行動力十足阿,從這間學校也可看出一個爸爸為了他6歲、4歲與0歲的3個孩子親手打造學校的模樣~

默默覺得...矽谷人真的很喜歡自己打造學校(以及任何事?),可汗創立可汗實驗小學,祖克伯投資AltSchool,但他們起初的想法是home schooling,最後卻無心插柳柳橙汁,變成一個學校模式,連鎖複製到其他城市去。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學習與嘗試,就像Peter Thiel說的:「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敞開心扉去做做看,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天空~



1. 學期的每一天都是開放式:學期長一點,暑假短一點,但更有創意、更好玩,讓你覺得上學好像在參加夏令營。

2. 混齡自主學習:孩子將混齡、在同一間教室上課,每個人會有適合他能力的課程內容。

3. 合作領導:每天的某個時段,全部的孩子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也許可以互相學習,學得比較快、比較年長的孩子可以當小老師。

4. 會有很多的空白時間給孩子去探索、創造
- 每天有三分之一時間學核心課程,按照每個孩子的速度和時間學習,個人化的學習會比較有生產力;
- 三分之一會是有架構的探索,孩子有教練或老師來協助去創造、發明、做出什麼來;
- 另外三分之一就讓孩子自己玩。

5. 用影片打造學習地圖:你可以自己決定觀看的時間、速度,沒有人會評價你;如果哪裡不懂,可以隨時把影片停下來、去請教別人、去看另一段影片,也就是說,影片把學習經驗個人化,讓學習者覺得「安全」。



6. 學生自己制訂學習目標,老師是幫助你達成目標的人今天的世界強調創造力、自己重新定義問題能力,這會完全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他們不再說:「老師,接下來我該學什麼?」而是說:「這是我的目標,這是我為達到目標所做的計畫,請老師提供我可以利用的資源和工具(老師、同儕、可汗學院等各種教材)。」這不僅對學習很珍貴,更是學生一生都需要的技巧。

7. 減少對全班講課的時間:教學可以更個別化,老師都覺得自己的能力提升了。

8. 可汗不認為「可汗學院」可以取代其他教學資源或方法,只是建立了另一項工具,如果學生在學習某個概念有困難,不妨讓他們試試不同的方法。

9. 可汗學院和中小學老師的合作很密切,四十位正職員工中,有六位原本是中小學老師和大學教授,另有三位全職同事,專門面對直接和學院合作的五十位老師,專門協助研發互動內容和練習。

10. 可汗2013年即預言,科技輔助教學的混合式學習,將成為下一波教育的主流。


原文請見:《親子天下》專訪可汗學院創辦人 薩曼.可汗:創造不用怕丟臉的學習世界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鼓勵並非安慰 正確讚美啟發大腦積極上進


作者:田育瑄

近40年來,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杜威克(Carol Dweck)持續研究「讚美」在孩子學習過程中造成的影響。如何正確的誇讚,才能鍛鍊孩子的成長心態?

一句讚美的力量能夠讓放牛班變成資優生、讓內向的孩子變得在眾人面前流暢表達,關鍵在於:同理孩子的困難,與他一起建立「成長心態」。

家長和老師們陪伴孩童學習的過程中,當孩子的大腦接受到「你與他站同一邊」的訊息,反而會更加認真投入

同理的讚美,給予孩子達標動力

讓孩子主導學習方向,並從他們的行為與表達中,瞭解孩子的目標與需求,家長和老師們可以試著詢問孩子:你剛剛完成了什麼任務呢?我們可以如何一起完成下個任務?從旁勉勵與輔助,以下是在孩子面臨學習挫折時,鼓勵孩子的方法:
1. 與其告訴孩子:不是每個人都擅長數學,你盡全力就好;可以換成:當你每解開一道數學謎題,你的大腦就會成長一些,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2. 與其告訴孩子:數學不是你的強項;可以換成:數學『還沒成為』你的強項,只要你多加練習哪些部分。

大人與孩子一樣,都有「成長心態」與「停滯心態」,而差別在於學習在不同環境下,選擇驅動成長心態,讓大腦往積極的方向前進,研究指出,而且「成長心態」不因遺傳影響,每個孩子都可以透過練習進步。

理解讚美,更有勇氣接受挑戰

杜威克教授與芝加哥大學長期合作研究之下,他們觀察到1至3歲孩童,若在這3年成長期間內有效接收並理解母親的誇獎,5年後他們的「成長心態」將明顯比沒受到誇獎的幼兒高出許多;而當孩子在低年級時便建立良好的成長心態,中高年級後的表現也顯得比同儕優秀,也更願意接受未知的困難與挑戰。

當孩子被同理與誇讚時,他們會產生超越你我想像的力量,教育可以隨著社會走向而調整,但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可不是一時的風潮,也不可能一蹴可幾」杜威克教授說道。

誇獎的方式也有學問,小時候常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犯錯,而在長大面對問題時顯得舉棋不定,甚至選擇放棄;而那些被誇獎「努力認真」的孩子,即使不一定天賦異稟,卻更願意花心力與時間鑽研技能,並堅信成功操之在我,而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讚美會在潛移默化中,左右孩子們的「成長心態」。


刊登於《親子天下》:鼓勵並非安慰 正確讚美啟發大腦積極上進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如何訓練邏輯思考,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作者:田育瑄

每個星期,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Jennifer Blanke都會精選一個議題,並從各大媒體、研究機構歸納出8到10則與議題相關的重要新聞(例如:數據、全球趨勢、專家論點、造成影響);本篇的參考價值在於她是如何挖掘議題、分析閱讀到形成觀點,這對於全盤思考、演講與寫作上的練習皆相當實用~

【點出全球經濟局勢】
第一篇:Jennifer Blanke的本周主題是:自動化的比例越來越高,全球經濟衝擊造成更高的失業率,同時更拉大工作的不平等(研究報告採自花旗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究)。




【提出事實與數據】
第二篇:她引用政策智庫報告指出,金磚四國成長趨緩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震盪,成長率每下降1%,全球經濟成長率未來兩年也會隨之下降0.4% (VoxEU.org)

【專家觀點:支持者/反對者/其他相關觀點】
第三篇: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提及針對歐元區在成長和就業上的改革將不只刺激經濟活動,也將促使當地不同黨派勢力的崛起(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第四篇:同時,美國也必須跟上腳步,更新財務政策,吸引更大的投資(Bloomberg View)

第五篇:有些人士認為經濟成長的論述太過專注於財政措施,實際上,更應被優先討論的是如何提升科技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的生產力(Harvard Business Review)

【自動化造成的全球影響】
第六篇:分析「貨物和資訊流」可助評估全球經濟福祉效益
近期研究指出,隨著物聯網與網路無國界的連結,分析「貨物和資訊流」或許有助於效益的量化,例如:國家間資訊/貨物流通社群的重疊率越高,對兩國經濟的影響力越大,因為資訊與貨物會相互流通,隨著電商經濟日益蓬勃,貨物寄送的紀錄也可以成為衡量全球經濟穩定度和社經地位的其中一種指標(MIT Technology Review)

第七篇:千禧時代消費習慣改變,改變經濟模式
千禧時代(millennials)金錢觀傾向短期花費,而不是長期儲蓄,原因是因為大環境的不穩定,他們用小額購買、租借、團購的共享方式,取代儲蓄買斷昂貴物品,此舉也將改變既定的商業獲利模式(Financial Times)

第八篇:退休存款與壽命長短成正相關
為了退休,不只千禧時代面臨儲蓄問題,研究指出.富人和窮人的預期壽命與一生儲蓄數字差距正逐漸擴大(Brookings)

第九篇:男女收入差距將更加嚴重
另一項關於性別研究的分析指出,男女收入差距並非因為能力,而是因為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加上女性因兼顧家庭而無法連貫的職涯經歷,造成公司不敢委以大任,進而演變為職場發展不利的歧視(The Atlantic)

【結論】
第十篇:「平等」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社會與經濟的交互影響造成的不平等,導致全球經濟的連環震盪,無論是國家或個人都身陷囹圄,不得翻身。(World Economic Forum)


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Jennifer Blanke 2/18的原文參考:《World Economic Forum》10 must-read economics stories of the week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你是個有國際觀的「低頭族」嗎?



作者:田育瑄

開工第一周時差還沒調回來,第一篇英文專欄出爐拉(灑花),隨著年紀漸長,發現擁有國際觀的最大好處是瞭解自己的定位,發現與別人的不同時,能選擇用積極、多元的角度解讀。

而自己的小小「差異點」要是好好發揮,可能會成為最大的賣點。

這篇寫的是如何用網路媒體與資源形塑自己的世界觀,慢慢培養針對一件事深入研究、討論,建立個人化的媒體,並練習寫出自己的見解,有能力閱讀不同來源的觀點,互相交流,會是很棒的觀點來源~

Are You A Competent “Global Netizen”?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Internet media have been booming in Taiwan such as The News Lens, Crossing, and udn Global. With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these platforms unite international networks and passionate talents to build new channels and encourage youths to speak their minds. This diversity has become a unique source of Taiwan and young people increasingly dare to challenge what is different and unfamiliar.

“You have to take ownership and leadership of tomorrow. For that to be possible, you have to strengthen your capacity and widen your horizon as a global citizen. Go beyond your country; go beyond your national boundaries,” UN secretary general Ban Ki-moon said to a group of young leaders at the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last September.

I believe that when our childre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perspectives, they will be stronger, more confident and independent. However, not everyone enjoys the luxury of traveling at all times, so here are three useful tips for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by making good use of Internet media: 

1. Pick an issue and dig in

News is something you didn’t know that matters to you. In the past, the more respectful celebrities involved in the story, the more people were likely interested. They were the sources readers used to define what was important and not; however, plenty of we-media and Internet resources at hand today generate topics and features for readers. On this occasion, how you choose the news defines you.

Before picking an issue you are interested in, you can ask yourself three questions: What do I care about? Who and why are they telling me this? What do they believe in?

Due to the abundance the Internet media brings to us, you can read not only a variety of media sources, but also enjoy different patterns and styles such as multimedia, news games, animation, features and comics. 

2. Compare and contrast different sources

Choose at least three reliable sources to make sure the story is true. If you really care about a story, then go dig and ask around. Seek out reliable reporters and make sure they are for real.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it has become easier than ever to learn about more in-depth stories by interviewing locals or creating a social media community for discussion. In this case, you will find more information from people who want to tell you their version of reality.

It is our duty to be responsible and engaged as global citizens. We should question everything and come up with a hypothesis. Next, we can ask questions to back up our point of view and research all our ideas. Think, watch, research and verify your hypothesis. Read the news for yourself. 

3. Knowing where you are from and take on the world

Thomas Friedman, a well-known diplomatic columnist once said, “We are living in an age where everyone can opine. Anyone who has access to a blog is a potential writer, everyone who has access to Twitter is a reporter; anyone with access to YouTube could be a filmmaker.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opining the world in their own way. As a global citizen, you have to take on the world.”

Making your voice heard is easy, but how to connect your thoughts with others is another story. What makes your opinion stand out is to know where you come from and how your world view is shaped.

I am a big fan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Other than hopping on a plane and going somewhere, I prefer reading books and collecting videos that demonstrate cultural valu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thers. I have a pocket list that entails all walks of life living in different nations and how they cultivate their lifestyles.


The following is from a Louis Vuitton advertisement called, “The Spirit of Travel.” When I watched the clips, I saw how a world traveller leads a classic brand. This is a journey of change and travel into the future. Here are my favorite lines that I believe depict the vision well: 

I have no destination, I have a destiny. 
I don't walk behind. I find new path. 
The further I can see, the further I can go. 
The horizon's always moving, 
Changing. 
Inspired by the past, we make the future. 
Above the ordinary, to the extraordinary. 
We are passengers on different roads, part of the same journey

What about a journey of a backpacker? 

A modern voyager,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here was a mountain, I climbed it. 
There was a crossing, I took the open road. 
I felt the wind, the water, infinite sand, pure sky. 
I could see it all. 
The world. 
Whoever lives sees, but whoever travels sees more.

If you believe in something, you have got to drive it and invent a language that will stick in people’s minds. Try to name some issues in a way you can own it. Like art critic Holland Cotter once said, “All cultures are different but equally valuable; and all these cultures are also alike in essential ways, as becomes clear with exposure.” Pick an issue, form your own hypothesis and create a blog to test it out; it’s definitely a good start!


刊登於《關鍵評論網 - 國際版(英)》Are You A Competent “Global Netizen”?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閱讀主題:品牌經營、跨界思維與溝通、成長筆記



作者:田育瑄

今年希望學習更多關於:品牌經營、跨界思維與溝通、成長筆記;「書單」會搭配「影音」、「新聞專題或報告(& blog)」、「實地走訪(採訪、專題、課程、電影、展覽、展演)」來閱讀與筆記。

1. 品牌經營
  • 議題式的專題設計(關鍵數字、代表人物、熱點等);閱讀天下雜誌群雜誌議題
  • 說故事方法(發表文章)
  • 2D圖片影音動畫(學做line圖)->3D虛擬實境發展(VR)媒介進化(閱讀VR blogs)
  • 品牌體驗行銷(blogging+專欄平台經營
2. 跨界思維與溝通
  • 海外人才教育(全球網路趨勢和人才相對應能力分析與觀察)
  • 世界學習coding和網路電商發展趨勢(Fintech+coding+VR)
  • 分析數據圖表能力
  • 有能力挖掘和各界交流共通語言(學程式語言和日文)
3. 成長筆記
  • 關照內心
  • 消除焦慮的方法
  • 靜坐寫作禱告閱讀

人們越來越能以各式豐富的內容呈現來分享在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早期大家是透過文字、最近5-10年則是用照片分享,下一個時期將會進入到網路影音的黃金年代,影音將成為人們分享經驗、創意觀點的方式;從文字到照片僅是圖像式的變化,但是從照片到影音,則是演變為更動態、豐富的表現。

人們會渴望更豐富的內容媒體,而這就是虛擬實境、擴增實境能帶給他們的:更真實、身歷其境的感受。社群媒體應用VR,也許還要在花上5-10年才能廣泛的被大眾使用,未來的可能使用方式之一是你拍攝下某一情境VR影片、分享到你的動態牆或是利用行動通訊軟體分享給你的親友們,讓他們身歷其境到你的影片經歷中。

  • 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看完這本書以後,再看TED或任何影片都會有不同凡響的感受~
  • 驅動大未來、物聯網革命:這本書很有未來感,現在到2030年前會發生的重點議題都包含了!
  • 說個撼動人心的好故事:很喜歡書裡說的「像偵探般尋找、像心理醫生那樣思考、像律師那樣提出論點」,書裏有許多實用的「觀察人心」小技巧~
  • 超熱賣商品的秘密:在數位世界的體驗,因為是「你」推薦我才想要,怎麼表達出無可取代的「唯一」
  • 創意CEO:學習找創意的方法,對於常需要簡報、做創意評估的媒體和行銷朋友值得一讀
  • 西班牙找設計如果要設計巴塞隆納的海邊,你會如何考量,這是本暫時飄到西班牙當設計師、從生活找靈感的好書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救孩子,從「扭轉貧窮」開始:蓋一所家的學校


作者:田育瑄編譯

這是一個改變清寒弱勢孩子學習與成長的校園故事,美國聖路易市附近的堅寧斯學區 (Jennings School District)的學區長蒂芬尼‧安德森(Tiffany Anderson)為了幫助那些清貧且讀寫程度不佳的孩子提升學習,她從問題根源:「貧窮」做起。

1. 提供全額營養午餐補助:除了加強課業輔導和教師訓練,學校還提供低收入戶家庭孩子全額營養午餐補助,以提供充足、營養的食物,因為孩子回家可能三餐不繼。
2. 學區成立「食物倉庫」:讓需要的學生和家長取用,約有超過200個家庭受惠。
3. 學校設有洗衣設備:只要孩子擔任志工就能免費使用。
4. 溫暖安全的避難所:學區也把一間原本無用的棄置空屋裝潢成住家,只為了讓孩子每天回家有飯吃、有大人監督照顧,讓無家可歸的孩子有溫暖安全的避難所。
5. 與附近大學合作:安德森也特別跟附近的知名大學合作,提供健康中心,讓醫生駐校,孩子看病不用跑大老遠而請假,在學校就有醫生診治,讓孩子定期做健康檢查,讓孩子健康溫飽,專注課業與學習。

安德森學區長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要減輕貧困家庭的重擔,給弱勢孩子一個可以專心念書的環境,不因艱困的生活而分心;該學區高中生目前的應屆畢業率已達九成,學測通過率也進步不少,但是她不居功,把成功歸因於社區的配合和各界的捐助,在在地證明了教育從「家」開始,提升學習有賴學校、社區和家庭的通力合作。


原文請見:NPR│The Superintendent Who Turned Around A School District
刊登於《翻轉教育》救孩子,從「扭轉貧窮」開始:蓋一所家的學校


《就是喜歡首爾》試著在首爾過著如同旅行般的生活吧~


讀者:田育瑄

今天是下雨情人節,閱讀了一本韓國建築師作家寫的書《就是喜歡首爾》,他用文字故事、速寫插圖和攝影拼貼,記錄他的首爾觀察、建築學習與生活記憶,在走訪世界四年多後回家,這本速寫建築筆記,多了一股隨著見聞與回憶流動的溫度與情緒。
他說:「站在不滿意的東西面前獨自進行想像是我的習慣,同時也是反主流人生宿命的一種遊戲方法」。

看了他對建築、空間、速寫觀察後覺得這樣的記錄方式很酷!心想寫寫畫畫台灣的「教育學習」與「環境」的隨筆(類似孟母三遷的故事)說不定也很有趣,以下摘錄他的一小節:
雖然最近已經趨緩了,不過一直到十幾年前我們的都市都充滿著「自虐」的情況,特別是從美國進修回國、體驗過當地建築的前輩們,都將歐美都市當作我們的理想目標,類似像這樣的評語就會出現:

「紐約的十字路口距離相當短,街道名字是用數字標示,在都市中要找到方向很容易,但是在首爾根本難以掌握方向!」
「在美國,東西向的路標是雙數,南北向的路則是單數,只要看到路標就能找到方向,我們國家卻是雜亂無章....」
「在歐美,只要知道路的名稱和號碼,就能夠輕易找到該地地址,因為我們國家使用番地,根本就難以找到地址。」

我偶爾也會同意這種自虐的氛圍。

我認同關於紐約十字路口的評語,因為我從江南只有大馬路,而大部分土地都還是田地的那段時期就在那生活了。



長久以來,我經常會一邊看著首爾地圖,走在江南街道時想著,為什麼江南的十字路口會這麼大呢?十字路口內部的狹窄巷子是依照什麼規則組成的呢?明明說是計劃都市,是誰、什麼時候、又是憑藉何種根據提案設計這種巨大的十字路口呢?

19世紀後開發的許多都市都是格子形道路網,當然,格子形道路是一種從古代都市中就能看到的現象,近代都市的可支配範圍面積,則比以前更寬廣,紐約與巴塞隆納就是最具代表的城市。

以紐約來說,一個十字路口的大小約為橫向長度250公尺,縱向長度是70公尺左右;巴塞隆納的格子則是邊長100公尺左右的正方形;江南區的十字路口的大小,大約為600公尺左右,是不同於一般都市的巨大十字路口,一直讓我感到疑惑。

有天,我去朋友新居,稍解開了我的疑惑,他住在江南大韓住宅公設第一社區,那是個七零年代開發的五層樓的公寓;沿著江南的大馬路要找到該社區很簡單,不過問題就在於開進去之後,在外觀差不多的100多個公寓中,要找到他的住處實在不容易,我開車徬徨了一下,後來便去社區入口看了老舊的社區導覽板。

從社區導覽版看起來這個社區就像個獨立都市一樣,頓時想起以前上課時,老師提過的1924年美國都市計劃家佩里(C. A. Perry)主張的鄰里單位理論(Neighborhood Unit):理想都市的社區基礎單位是能共用一個國小的居住規模,社區內汽車與行人的動線要劃分清楚,學校與公共設施必須設置在社區的中心;適當居住人口約是五六千人,社區的規模應在半徑四百公尺左右,讓小朋友們能夠徒步上學。



這是指美國的社區,若是考慮到首爾的教育環境,共用一個國小的適當居住人口大概要提升兩到三倍(約1萬~2萬人);且當時已具備建蓋五層樓公寓的技術,土地面積稍微降低也無妨。

但是,以美國都市計劃理論作為基礎,套用韓國的情況以後,便造就出江南的巨大十字路口。

七零年代的韓國每件事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行,曾任都市計劃局長的孫政木教授說過:「江南的開發是當時為了籌備權力政治資金而進行的急促都市計劃。」當時根本沒有思考的餘裕,只能配合權力的速度來調整腳步,才會拖著個歐美理論,描繪出一個鈍拙的的江南十字路口。

之後,由住公主導的住宅社區開發同樣也設計了相稱的十字路口,組成了一個100多棟公寓聚集在一起的龐大社區。

現在蠶室的住公公寓社區重建快要完成了,開浦住公第一社區的壽命也所剩無幾;江南的都市話題就如同不動產價值的話題,就算負債買下十坪大的重建住公公寓,日後地價漲的時候能夠大撈一筆的話題,讓人相當感興趣,當然,若是那一類的情報傳到我這種業餘人士耳中,那很明顯就代表遊戲早已結束。

總之,這並不是未能搭上不動產末班車者的牢騷,三零年左右的住公公寓社區本身就足以代表劇烈變化時期,面臨幾年後將會消失的命運。

因為我們對都市的欲望改變,而形成的激烈歷史現場中,那曾經為了打造韓國理想都市而創造出來的產物已逐漸消失,對於這一點,在此表示愛恨交織的哀悼。


《就是喜歡首爾》http://goo.gl/EowTTi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30歲就要做:大幅學習人生才會成功》一流的人能察覺出細微的差異


讀者:田育瑄

今天看了一本輕鬆好懂的書《30歲就要做:大幅學習人生才會成功》,大概半小時可閱讀完,這本書是日本管理顧問堀紘一先生的經驗自述。

上次看大前研一先生著作,也好似是這種風格,經過閱讀學習和工作經驗洗禮後,再用自己的話直白分享方法與小故事,就像面對面聽場演說一樣,重點筆記如下:

1. 紘一先生自述為「節能苦幹派」,他從小討厭考試,但又想讀好大學,於是他自己找來近十年的考古題徹底分析,發現出題老師多為東大老師、題目奇數年出題時因輪流出題、科目重點有規律可循,於是,他沙盤推演可能出現狀況與考題、及題目背後的問題定義,自己擬定策略、整理參考筆記,順利考上東大法律系。

於新聞界、三菱商事工作多年後,他前往哈佛攻讀,獲哈佛MBA貝克學者,並於「波士頓管理顧問集團」支援國內外一流企業擬定管理策略,都歸因於他熱衷於「找到解答的最短路線」的特質。

***2. 在學時「指定閱讀」的學習方式,及每月一次讀書會,紘一先生非常推薦;他認為管理憑的不是「資本與經驗」,而是「掌握問題點」的能力,訓練自己挖掘問題本質、思考實際發生什麼事,只要能「正確掌握」事情本質,就解決了一半問題。

**3. 商場上最重要的是「如何產生新的附加價值」,為此,必須徹底思考「差異化」,再去設計一個能與利益結合的「回收機制」。

4. 在哈佛念書時,考試方式是讀完實際案例以後,以論文的方式寫下對策;他的處理方式是:
- 確定問題的定義以後,平日將自己設定的解答,整理成5行到20行,事先寫下來;
- 帶著剪刀與膠帶,將論述解決方案的要點排序自一到五,寫在別張紙上;
- 再決定將事先準備好的「部分解答」插入哪個位置;
- 寫完答案後,再剪下「部分解答」,用膠帶把它貼在答案卷(小本筆記本上)

4. 社會人士學習法:
- 鎖定哪個主題,集中心力學習;
- 實際與當地人接觸,走出國門;
- 接觸所有一流事物;
- 參加研習與演講;
- 大量閱讀

5. 文章與說話不同,沒有嚴謹的邏輯思考是寫不出來的。

6. 評論:真實的聲音、獨特觀點、真實報導。

7. 想觀察一個人是否真的是知識分子,要看他是否能對些微的差異做出判斷,一流的人能察覺出細微的差異。

越光米是日本新瀉縣農業試驗場裏的技術人員們,以多次的品種改良費盡心力研發出來的;原本越光米的米粒太重,因而在生長過程中,會因為無法承受稻穗重量而壓壞稻梗,為了使其順利成長,避免壓壞稻梗,只能設法讓莖變粗或變短,而培養越光米的關鍵在於:何時停止施肥、何時再度施肥。

經過多次改良試驗後,技術人員發現「稻梗的顏色」會在生長的階段發生些微變化,於是,他們想到一個好做法:提供農民「色譜」。

技術人員拜訪了位在東京澀谷的底片公司,公司的人問道:「請問是哪一種綠呢?綠色有三千多種唷!」為此,技術人員從頭到尾一一確認,從三千種綠色挑出「停止施肥的綠」與「再度施肥的綠」,完美的越光米才從此得以大量生產。(喜歡這個例子!)


《30歲就要做:大幅學習人生才會成功》https://goo.gl/z9qs63



《你和顧客部落格了沒?》真誠是部落格世界的不二法門



讀者:田育瑄

以前高中為了增進中英文思考而訂的《大師輕鬆讀》,到現在我仍非常中意他的排版、內容與議題,只有薄薄一本約70頁,它的左邊是英文原文,右邊是中文編譯,是為了讓經理人每周只要閱讀60分鐘,就能保持中英文思維與管理趨勢菁華的小本本,這本主題談論的是部落格對企業的影響。

有些企業可能會認為經營部落格投資報酬率難以衡量,但新聞稿、企業官方網站、演說、型錄不也是這樣,僅能看成是對公司商譽的投資,以下是利用部落格進行溝通,與顧客建立良好關係的8個參考作法:

1.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副董事長鮑勃魯茲(Bob Luz)設立個人部落格,他在部落格上回答網友的問題,也會向網友介紹通用汽車目前正在研發的酷炫新車,部落格點閱率很高,而且在通用汽車捲進一次又一次爭議之際,魯茲反而提出積極看法:「從我的部落格裡,我看到大家有多麼著迷於汽車和卡車,也提醒了我有這麼多人仍支持通用汽車」。

2. 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有超過千名員工經營部落格,總裁兼營運長喬納森書華茲(Jonathan Schwartz)也包含在內,他們對部落格的定位就像是「一段長遠的友誼」,他們非常重視與軟體開發師圈子的評論,其他媒體報導都是次要的。

3. 馬克庫班(Mark Cuban)是「廣播網(Broadcast.com)」的共同創辦人,廣播網是當時網路廣播與網路電視的先鋒,庫班說部落格是他的「肥皂箱」,他有時在那裏大吐苦水,也分享他感興趣的話題,從華爾街的空頭行情,到預判音樂光碟死刑不一而足,議題一向有趣新穎,吸引了一狗票支持者。
Blog: http://blogmaverick.com/

4. 英特爾(Intel)執行長保羅歐特里(Paul Otellini)經營「保羅的部落格」,僅英特爾內部網路才能夠閱讀,與全公司8萬6千位員工互動,即使挑戰全公司決策意見,他也一定會回覆,藉此提高內部資訊分享的速度與效率。

5. 湯瑪斯馬宏(Thomas Mahon)是倫敦知名手工西服街塞爾維爾街(Savile Row) 的裁縫師,專門設計製作頂級西服,售價高達四千美元,他與前廣告公司高階主管修麥勞德(Hugh Macleod)設立部落格,但他們並非為了在部落格上銷售西服,而是展現自己在西服的執著與權威,部落格上他們分享製作一套好西裝的功夫與心力,並將自己定位為全世界最有名的塞爾維爾街裁縫師;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與紐約時報報導他們的故事後,形象更為鮮明。
Blog: www.englishcut.com(很亮眼專業)

6. 蓋爾赫希伯(Gary Hirshberg)1983年成立石田小型有機農場(Stonyfield Farm)時,草創期資產就是七頭母牛,到之後年平均營收兩億美元,靠的是「游擊行銷戰術」;石田針對婦女增能與健康議題、校園垃圾食物議題、有機食品生產議題、有年幼子女的父母、石田顧客關注議題發表看法,深獲行銷界專業人士一致好評。
Blog: http://www.stonyfield.com/blog(很生活化的網站,喜歡~~)

7. 布萊恩葛林(Brain Glynn)和班威廉斯(Ben Williams)設立「豪斯斐勒特色餐廳(Horsefeathers)」,一開始兩人用電子郵件與顧客保持聯繫,雖效果不錯,但隨著垃圾郵件讓開信率下降後,兩人開始苦思新的方法,也為餐廳建了一個網站,最後他們發現重點是要想辦法建立一個「論壇」,讓喜歡馬羽餐廳的特克可以把自己的用餐經驗與他人分享;於是,他們開始在部落格上張貼當地滑雪和河流狀況、鎮上的歷史文物、鎮上正在興建一座射箭場等地方消息;有了口碑推薦,他們營收一年成長三百萬元!

威廉斯說:「對我們來說,三百萬元是很大的數字;每天造訪餐廳的網友跟我們餐廳的座位數一樣多,週四是部落格點閱率最高的日子,尤其是午餐過後不久的時間流量最大,可想而知,我們的顧客很喜歡上網來看看我們周末有什麼好菜上桌~」。
Blog: http://www.horsefeathersbbq.com/

***8. 勒克雷爾配銷中心合作社(Association des Centres Distrbuteurs E. Leclerc)總裁米謝爾愛德華‧勒克雷爾(Michel-Edouard Leclerc),該合作社遊法國六百多家零售商組成,該合作社積極捍衛法國消費者權益,而勒克雷爾自己對政治和全球議題也有強烈主張;2005年開始,他經營日記部落格,每天張貼一篇新文章,他發現經營部落格能夠幫助他建構自己的理念,釐清未來的願景,也是很有效的溝通機制,網友對於他的理念和組織、法國經濟、社會關係等事務看法都有興趣,都可以透過部落格溝通。

勒克雷爾部落格受歡迎的程度可由法國全國大選觀察,許多民意調查顯示勒克雷爾支持度名列前茅,使得他不得不公開聲明,說明自己無意問鼎總統寶座:「我想,參與經濟活動比較適合我,而且是對社會比較有幫助的選擇,我們的團隊在過去二十年中成功挑戰了法國陳腐的法律,爭取到法院反對石油寡占的裁決,由於我們的化妝品、藥品和品牌紡織品都能夠自由的競爭,在實施歐元的過程及降低物價上,我花了很大的心力,目前最主要的議題是環保工作,我努力爭取公平貿易、能源節約、包裝減量及回收,如果我是國會議員僅有少部分人能夠聽到我的理念,但如果我是企業經理人,就可以借助商業網絡的力量,讓理念受到更多人信賴,的確,我認為自己留在業界能有效發揮自己的力量,部落格就跟所有類型的媒體一樣,我可以表達更多正面的理想,這是擔任市長或某區國會議員辦不到的」。
Blog: http://www.michel-edouard-leclerc.com/ (喜歡這個風格,不過要惡補一下法文~~)


你和顧客部落格了沒?http://goo.gl/PwRNDF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創新者的思考》不論別人是否已經提供解答,不要放棄思考與歸納出一套自己的架構


讀者:田育瑄

整理書架時翻到一本2006年大前研一先生出版的《創新者的思考》,這本書談的是「成就事業的基礎思維」,有些學習訓練方式至今仍然受用,內容是大前研一先生九零年代末期,在創業家學校的授課內容記錄。

大前先生是著名的管理實務家,他勤於思考與寫作,文章常見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等經理人期刊,他強調,無論公司大小,經營事業的重點在於「明確的市場區隔」,並提供幾個釐清思考的方法:

1. 對所有的事情保持高度好奇心,不斷追問為什麼,進而從本質思考。

**2. 覺得可議的部分,就該進行調查,或向專家學者請教,用以驗證假設,一旦確信透過驗證所得到的假設是正確的,同時就要思考對策和解決方案,做到「可以發表、通透」的程度為止。

***3. 求知不可怠惰,不論別人是否已經提供解答,切記不要因此為由而放棄思考與歸納出一套自己的架構。(喜歡這點!)

4. 顛覆常識與常規,剖析未來的發想,直接看到未來的需求。

5. 將自己所處的範圍擴大(有目的學習),隨時做好被「傳喚」的準備,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6. 嘗試將舊事物加以重組,結合現代元素。
- 「獨特」的事業構想
- 「簡單明瞭」的說明
- 「區隔市場」的顧客定位、消費習慣和改變與不變
- 「謝卡模式」的口碑、金錢、回饋

7. 清楚思考為什麼投資者要出資、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部分(know how、速度夠快,系統上或技術上能否複製與跟上)。

8. 擁有對出資者清楚說明一個尚未存在的事業的能力,在事前必須多次練習簡報說話技巧。

9.「現場考察」是知識媒體的利基,以成為各產業領導者的解讀參考與配套方案的顧問自詡。

10. 持續訓練五年以上,相信就能完成一定程度的自我躍進與成果積累。


《創新者的思考》:http://goo.gl/SU63B9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為什麼愛沙尼亞要孩子7歲開始學程式?


作者:田育瑄編譯

九零年代後,甫脫離共產蘇聯的愛沙尼亞,它缺乏建設,但零資源反而成為優勢,讓愛沙尼亞在初期就選擇擁抱最新科技,愛沙尼亞將「學程式」納入中小學課綱,7歲開始教孩子學寫程式(目前最早的國家),理念是「不只會用電腦,還會設計電腦、創造新電腦」。

愛沙尼亞總統說道:「對美國而言,學程式是怕工作未來被科技取代,但對僅有1400萬人口的愛沙尼亞來說,學程式是為了更加善用我們的人力,讓每個人更能發揮所長」,總統認為教育投資會花上15~20年才會看到效益,現在被看到的愛沙尼亞的創業青年是20年前的投資成果;因此,愛沙尼亞自90年代後期即成立Tiger Leap Foundation,政府與業界合作將政府、就醫、學校、工作等資源線上化,讓資訊有效流通與學習,家長也可小到從中知道孩子的學習進度,大則是未來創業和就業預備。

在Skype被微軟收購後,帶來85億資金,對創業者們而言,他們用這筆錢讓公司向全球發展,而且他們利用對教育的熱愛,創辦新公司,設計讓中學學生學習程式的小遊戲,創辦人是年僅25歲的Mikk Melder。

教資訊科學和程式設計的中學老師Hannes Raimets:「教孩子學習程式有很多優點,一則培養孩子的創意,再則幫助邏輯思考,而且能設計自己的遊戲對孩子來說充滿樂趣,這是學校最受歡迎的科目之一」。

將程式語言納入課綱的愛沙尼亞,推動學習有三個小技巧:

  1. 愛沙尼亞將程式學習視為一個「用電腦這個工具創作點什麼…」的學習機會。
  2. 對初學者而言,老師會先讓孩子知道程式語言背後的邏輯,這套在學寫程式之前先預備的邏輯,對未來學習數學和設計機器人時很有幫助。
  3. 愛沙尼亞認為學程式是孩子「孵育新想法,並想辦法實現他」的最佳學習機會,也有許多國家看到愛沙尼亞的例子和創業精神後,也打算跟進在中學融入程式課程,但是從幾年級開始各國不一。


原文請見:
1. The Verge│Estonia to make coding part of first-grade education
2. BBC│How Estonia became E-st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