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關於蘋果日報的宣告




作者:何琦瑜 親子天下CEO

這兩天,我的同業們都在討論蘋果日報的宣告:優離多數記者/美術,以「鼓勵記者/美術創業接案」為名,把過去內製的內容外包,節省成本又不用負擔一例一休。我的兩種同溫層有不同的反應:

A:在職或離職記者&編輯&美術們:很多人嚮往這種未來可以獨立工作的樣態,畢竟喜歡當記者或產製內容的人,多半都有種想往外跑不受拘束或不喜愛組織規範喜歡獨立自主的野性。如果有穩定的客戶,定期的供養,當個個人工作室也不亦快哉。

B:媒體或出版經營層/需要賺錢養公司的業務行銷同事們:多數感到兔死狐悲,看到的是產業悲觀不可遏止的低潮。蘋果根本只是拿創業當藉口,節省了自己的資遣費,妄想著未來用5000元外包費,買過去需要花五萬元養人得來的內容。連蘋果都撐不住了,接下來會陸續倒下的連鎖反應可期。

我沒有那麼樂觀,也沒有那麼悲觀,我的部分想法有點類似阿孝老師:

1/不論記者或美術,獨立創業要成功都非常困難。在組織裡你可以平庸,只要贏過最差的5%,你就有存活的空間。但創業,你就要跟紅海裡的百萬部落客,低價接案的個體戶們,在同一個起跑點比賽,有預算的客戶只要最好的,或最獨特的;沒有預算的客戶,要最低價的,最有效能的,最好配合的。你要不就有非常獨特札實的利基或難以取代的天賦;要不就得要比在組織裡更血肉模糊的辛苦,身段柔軟隨和,隨叫隨到。除非你家裡有配偶或父母的「獎學金」供養,不愁吃穿沒有經濟負擔,否則,個人化創業,就是創業,不會比上班族容易舒服。

2/蘋果日報遇到的困難,其實是在這個極端分眾的年代裡,他們圈不到粉,框不到人,說不清楚自己的品牌或組織,到底提供給誰什麼樣的內容/服務/價值。虛無的流量再大也大不過世界級的臉書和google,而且看那些人咬狗煽色腥PTT和行車監視器抄下來的新聞而來的人群,面貌模糊,忠誠度低,如海浪般來了又走,到東森或任何一個內容農場都可以取得類似的「服務」,不會有人想付費取得內容,也沒有任何人想要把印著「蘋果日報」品牌的任何東西買回家或穿上身,品牌和內容,都是徒有流量和眼球,可拋棄性很高,卻沒有辦法衍生價值,有大把粉絲,卻沒有真正的「追隨者」。

當然,我也不覺得其他媒體如我們自己,就一定比蘋果日報的處境好到哪裡去,各種有價值感和意義感的新媒體,就算有追隨者但也沒有商業模式。但我總覺得,蘋果日報(以及其他電視大眾媒體)的崩盤,說不定會是我們媒體產業重整再出發的新機會,各種分眾優質的新舊媒體平台,是不是能夠更看重讀者的需要,積極採用新的技術和形式,合作經營起有價值的媒體新生態?當然,也要勇敢嘗試不同的收入模式,想辦法兼顧理想與生存。
我只是覺得,蘋果日報的喪鐘,不見得就是我們全部媒體產業的宿命。畢竟我們是那麼的不同。

#說得容易做來好難
#上帝保佑親子天下還OK優秀人才請不要害怕一起來玩

原文請見:蘋果日報的宣告:優離多數記者/美術,以「鼓勵記者/美術創業接案」